(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音樂劇《大狀王》主創、主演現場合影?!√鞓蛩囆g中心供圖
《大狀王》由香港西九文化區委約創作,西九文化區及香港話劇團聯合主辦及制作,自2022年香港首演至今,在全國不同戲劇/音樂劇頒獎典禮累計獲獎近30座。該劇時長約180分鐘(含中場休息15分鐘),以清代“狀王”方唐鏡的墮落與救贖為核心,融匯粵劇、搖滾、嘻哈等各種風格,包含近20首歌曲。
談及用音樂如何表達一個角色人物的一生,高世章強調《大狀王》的故事很完整,他始終將自己置于一種“創作上的不舒適”中,那種逼迫自己不斷推翻與重塑的狀態,才是創作真正發生的地方。“一旦覺得舒服,就是在重復自己。”他始終堅持用新的方法去挑戰,為角色寫出真正屬于他們的聲音與命運。最終,全劇音樂風格十分豐富,呈現出錯落有致且多元平衡的特點。
該劇導演方俊杰以中國山水畫的“東方寫意”美學為創作追求——懸月、鳴冤鼓、旋轉平臺,皆非寫實再現,而是構建觀眾與舞臺之間的“留白”空間。他特別提及劇中轉臺的設計,“舞美不僅是視覺的呈現,更是敘事的一部分。如何在有限時空中精確計算轉臺的運行節奏,讓關鍵情節悄然提前,用畫面承載情緒,用運動說出故事”——這是他所著力思考與反復打磨的核心所在。最終呈現出來極其絲滑的轉臺效果贏得觀眾交口稱贊。
音樂劇《大狀王》資料劇照?!√鞓蛩囆g中心供圖
《大狀王》主演陣容劉守正是內地觀眾十分熟悉的演員。“方唐鏡的復雜轉變源于阿細與秀秀的存在,喚起了內心的掙扎與覺醒。”他聚焦于詮釋這個角色如何從“壞人”逐步蛻變為“好人”的過程——因為真正成為一個好人,尤其是下定決心去做一個好人,遠比想象中更加艱難且深刻。
阿細演員鄭君熾以“底色”定義演唱內核,“盡管《大狀王》融匯多種曲風,但是在Musical Theatre(音樂劇劇場)的框架之中,這些風格之下有一層統一的精神底色。”無論唱法如何變化,表達的本質始終一致——是角色的情感,是劇場的節奏,是講述的靈魂。
同時,現場三位《大狀王》新生代演員則以敬畏之心觸碰經典角色。梁仲恒自剖角色認為劇中方唐鏡的鋒利來自一種年少得志后的自我神化,而非單純“反派臉譜”,“方唐鏡不是一味地壞,事實上他反而是一個很聰明的人。”阿細演員袁浩楊坦言“能成為這個角色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主演見面會上,主辦方宣布鑒于音樂劇《大狀王》北京站10場演出銷售火爆,將加演7月19日14:00場次。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